德國升學資訊 - 在德國大學上課的情況
之前在《德國升學資訊: 由選擇課程到提交申請》一文中也有討論過這個話題,如果在德國讀醫學、電子科技、工業和音樂等學科,相信很多人都不會有甚麼疑問,但如果在德國讀亞洲研究、東亞研究等學科,相信很多人會問到底教學的質素如何。無論你去德國是為了追求學術,還是只是為了體驗外國的生活,抑或另有打算,相信你也不想浪費時間去修讀一個沒有意義的學位吧。那麼這篇文章,我就講一下我那時上課的情況,教學的模式和其他關於我學系的事情吧。
(冬天的校園飯堂,記得當初發這張照片給朋友時她們還以為這是滑雪場呢)
語言課:
這一類學位,通常語言課都會佔一部份。如果你修讀的是東亞研究,那麼你可能需要在中文、日文、韓文之間選一至兩種語言修讀。如果你修讀的是中國研究,那麼你除了需要修讀中文之外,還可能需要修讀古文(文言文)。當然啦,雖然廣東話是香港人的母語,不過我們大多會講普通話,也大體上看得懂簡體字。如果你的課程中,中文是必修課的話,那麼理論上學系應該不需要你去上課和考試,而是另外做一些教授指定的功課,例如翻譯文章之類。如果中文不是必修課,比如上面提到的中文、韓文、日文三選二,那麼作為香港人,你可能不准挑選中文作為選修課,雖然你可以嘗試解釋廣東話和國語的差別,以及指出廣東話不是一種方言,但是畢竟學習國語對廣東話為母語的我們是有相當明顯的優勢的。總而言之,關於語言課的要求如果你有問題的話,可以在開課前先跟教授了解一下。
那時我選擇了修讀日文,日文可算是我最喜愛的課堂之一。開學前聽其他同學講,教日語的老師是比較傳統的日本人,上課有很多規則需要遵守。到實際上課的時候覺得還好,老師的規矩主要是: 1) 交功課要雙手 2)上課時除非不舒服否則盡量不要上廁所(我們一節課為一個半小時,老師認為我們可以忍到下課)和 3) 稱呼他做先生 (Sensei)。我覺得對於我們東亞學生來說這些規矩還好吧,可能對於歐美學生來說是需要適應。不過大家一致認為老師教學十分有效率,而且清楚易明。每次上課老師會先花大約15分鐘複習上一次課堂的內容,然後便會教授新的文法和生字,再不斷練習例句。老師一般都是指定同學答問題,不會讓我們自由討論。因為以我們的初學者的程度,很難去跟其他同學自由討論,老師一個人也很難去聽我們全部人講的內容,有時候我們講錯了可能都不知道。老師指定同學答問題,一方面能鞭策我們學習(畢竟不斷答錯問題或者不會回答也很丟臉啊!),另一方面有什麼錯誤也能即時糾正,並且其他同學也能學習。另外老師也不希望我們發問「這個xxx日文怎麼講?」(因為日文的文法和語句結構比較獨特,有時候我們以為只是在句子裡加一個詞語,但是可能整句句子的結構都不一樣)或者使用課堂以外學習的生詞,希望我們能有效率地學習,事實也證明老師的一套是有效的。
雖然老師是比較傳統的日本人,不過他一般不會罵人,有時候同學的表現不理想,他也只是語重心長的提醒同學需要溫習,和減少問她問題的次數而已。而且,他教學也有風趣的一面。比如我們最初在練習句型:你家裡有xxx嗎?」(日文:あなたの家に XX がありますか?)有時候同學聽不懂在亂答時(比如問家裡有沒有老虎時答了有),老師就會開學生玩笑。有一次老師問某一位同學去哪裡時 (日文 : あなたはどこに行きますか?) 同學回答時口誤了,說:「私はどこにもいません。」(應該是行き ikimasen ,他說成了 imasen,好比英文的 go 和 am ,意思就從我沒有去哪裡變成了我沒有在哪裡存在。) 老師想了一想,笑說:「それは仏教の問題です。」(這是佛教的問題噢!)
日文課真的為我們帶來了不少的歡樂,直到現在我還在自學日文呢!
日文課真的為我們帶來了不少的歡樂,直到現在我還在自學日文呢!
(以前上日文課的筆記)
文化和政治課:
這部分是課程的主要部份。上課模式其實和香港十分相似,一般都是教授在講課,同學可以隨意發問或者帶出問題去討論,我們教授一般不會點名要求同學回答問題,也不會計算出席率。而分數主要是根據考試、論文和課堂表現來決定的。
有人會問,德國人來教漢學之類的話,課堂質素有保證嗎?我可以說,這樣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作為一個教授,他對該範疇必定有比其他人更全面和深厚的知識,而且身為一個德國人去學習其他國家的文化,他一定是對這個範疇有興趣的。比如說,我們都聽過一孩政策,但是推行政策的時間軸,當時支持政策的學理依據和當時外國學者的反應等等,相信我們一時三刻都答不到。同樣地,水滸傳這本經典文學你或者有看過,但是這部作品歷代是怎樣保存下來,近代文革的「評水滸運動」又是怎樣借水滸傳的情節來做政治操作,相信沒有做過相關資料搜集也很難回答吧。
而且,課堂也不只是表面地講這些政策、政制和歷史而已,學過政治科學都知道西方的政治哲學會用很多不同的理論去分析,比如 Institutionalism 制度主義等等,對於我們來說都比較難去理解和運用。教授也明言,其實華人學生在這些東亞課題上沒有明顯的優勢,我們可能在中小學或者成長過程中累積的知識和經驗比其他歐美學生多,但是以理論來分析社會文化和政局不是我們的專長,更不等於不用溫習和努力就能考取好成績。
(我們系舉行的一次小型中國文學展覽會)
外地交流:
既然要研究亞洲或者中國,那麼到當地交流絕對是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我們的課程就要求我們在第三學期去中國交流。本來我們對這個安排沒有異議,後來得知其中一位同學成功申請去日本交流(她自己先了解到大學有跟日本的大學合作,之後再向學系部門反覆溝通成功申請的。),之後又因為一些原因,我跟另外兩位學生商量之後就跟部門溝通,問可不可以不去交流就留在德國。當時教授間也有不同意見,我們也理解我們是第一批提出這個建議的學生,要教授和部門貿然更改課程的安排,當中必然有很多考量,不過最後他們也接納了我們的申請,准許我們第三學期留在德國。
這裏想帶出的是,德國這邊大學,他們做事情的方法可能和我們的一套有所不同,所以如果你有什麼建議或者考慮的話,可以嘗試禮貌地跟校方溝通。不少亞洲研究或者東亞研究的學位可能要求學生去中國大陸交流,如果你因為政治原因而對去中國大陸有所顧慮,建議你在申請前先以電郵向該學系部門查詢和溝通。
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可謂整個學位的重點,一般在第三個學期完結時便開始準備。畢業論文題目是自訂的,當然也要諮詢教授的意見。論文頁數要求為50-80頁,行距為1.5。教授沒有要求我們一定要以派發問卷的形式去搜集數據,因為他們覺得以我們的時間、資源和程度,未必能完成這種research,只要有足夠的引文和論證,還是能寫出一篇好的論文。在最後一個學期,我們需要上一個關於寫畢業論文的課,教授會在課堂上講述寫畢業論文的注意事項,我們也需要匯報一下我們論文的進度和內容,教授當然也會給我們一些feedback。辛苦寫完後,根據要求我去了一間打印店打印了三份hard copy,店職員會幫我們製作成booklet本和包裝好封面,另外把我們引用的reference錄製成CD,三份copy一同交給學系部門。
其他自選課:
除了必修科,同學也會選擇其他的自選課程。最熱門的當然是德文課啦!這裡的德文課比在香港讀大學時讀的要嚴謹,節奏也快很多。在香港可能會把A1拆開3-4個學期,在德國一個學期就能學完。(德文班的細節留待之後的文章再講吧。)
另外我也有報讀了一個關於英文寫作的course,主要是關於電影的。上課模式都挺輕鬆,一般都是播放一小段電影,自由討論和個人匯報等等。課程英文程度是B2,對於香港的大學生來說不會太難。當初報讀這個課程的原因除了學習英文生字,還希望結識一下不同的人,雖然沒有交到很知心的朋友,不過能夠鍛鍊自己英文口語的能力,也是挺不錯的。
另外還有幾點想補充:
1)東亞研究對於德國來說畢竟不是熱門的學科,圖書館的藏書量可能不足以應付論文寫作。所以在資料蒐集時,我一般都是用香港這邊大學的舊生圖書證和電子資料庫的。但是聽其他同學說,他們想在德國使用電子資料庫,需要寄信連同學生證明向其他學術機構申請。所以我建議在學期開始不久後,便向教授或者其他一個學生了解一下,早作準備。
2)不僅德國,歐美的大學一般對論文格式和資料來源的要求比香港嚴謹。記得我寫第一篇論文是沿用我在香港讀書時一直用的一套APA格式,結果教授說辨認不到究竟我在用哪一種引文格式,讓我下次在格式方面注意一下。我十分驚訝,原來我在香港讀大學時一直寫錯但沒有人糾正我嗎......另外教授也曾經批評過我的英文寫得不夠「學術」,建議我寫畢業論文時最好找英文為母語的人去批改。如果你自覺英文水平不夠的話,可能要注意一下。
3)我們身在外國,我們的言行就代表著香港。雖然我們關於政治的科目一般都是討論中國大陸的政制和政策,很少覆蓋香港和台灣,或者涉及一些比較有爭議性的題目,而我們來自兩岸三地的華人學生也沒有在課堂上吵過。不過萬一碰到這些狀況,作為一個小小的「外交官」,請保持理性,清楚地表達香港人的想法,讓其他人聽到我們的聲音。平時也作一點準備,多看英文新聞和查一下一些專用詞英文是什麼吧,以免被其他人問起香港狀況時啞口無言,那時就尷尬了。
可能我是比較幸運的,我們系的教授都比較親和,友善。對於教授的水平和上課時的學習氣氛也沒有什麼可以挑剔。如果你修讀了Political Science 或者Asian Studies的學士學位,相信也能夠應付這個碩士學位。上課時主動一點,認真一點,應該都能順利畢業,問題不大的。最後,雖然東亞研究未必是你想讀的學位,不過希望你看完這篇文章,會對在德國上課的情況有一點概念吧!
我本身想報下年度(2020 winter semester) 德國嘅master, 但本身唔識德文,BA major 係language,係咪趕唔切報?
ReplyDelete仲有經濟考量,想問下果邊唔計tuition fee ,大概兩年全部開支係幾多度?
我只用過DAAD去search 過D master program, 但language based master 都有over 70 個,唔知道應該點㨂?(係咪一定要搵中介幫手?唔搵得唔得嫁?)
btw 你個blog 寫得好詳盡,睇完你個blog,令我對德國留學多咗認識,多謝你。
哈哈,首先多謝你先。
Delete申請master 應該趕得切,一般申請deadline通常都係三月至六月,視乎不同大學而定。你可以參考我關於學生簽證同住宿兩篇文,你依家揀好想申請嘅課程,到時面試ok 就立即準備申請簽證同學生宿舍,理論上係趕得切,不過睇下你有冇決心,同埋心態上準備好未。(同埋未知疫情會唔會對留學體驗有所影響)
生活費方面,一般一個月四至五百歐左右,不包括旅行等等。到埗後一兩個月可能要多花一點錢買生活用品、衫褲等等。不過要留意,我文章中有提及一樣野叫銀行限制戶口,(你亦可上德國領事館網站)。當時我喺香港申請學生簽證只係valid for三個月,去到德國後要再延長簽證期限,而延簽需要開設銀行限制戶口,你需要準備每月853歐羅(兩年即20472歐羅)作為財力證明,以示你有足夠錢留喺德國。所以你可能需要預先準備一大舊錢,到離開德國時取消戶口先攞得番舊錢出嚟。
我當時自覺可以應付,所以就冇搵留學中介,而且感覺留學中介主要是負責英美等英文系國家,所以呢方面比唔到comment。
Delete課程方面,要記得揀全英文授課嘅課程。如果數量太多,咁盡量揀一d老牌大學,或者位於大城市嘅大學吧。學術嚟講,傳統大學好似海得堡大學、歌廷根大學、柏林洪堡大學等等教學質素應該都有保證。當然你亦可以再做多d research ,了解一下你個學系嚟講,德國邊間大學會比較好,再鎖定幾間大學吧。
最後,建議你出發前學少少德文,至少學到A1-A2水平。因為我比較好彩,我報讀嘅學系所以同學都識講中文同英文,亦對華人比較友善。唔識德文雖然未至於生活唔到,但可能你嘅留學體驗會有所缺憾。我嚟緊都會寫一篇文關於德文。
Anyway 希望幫到你啦。
真係好多謝你肯花時間解答我咁多問題。一開始我真係無從入手,唔知點揀德國master degree。我岩岩報咗一個master degree, 但5月先出interview 同5 月尾先出結果,到時先搵住宿會唔會太遲?我本身想住學校宿舍,但怕太遲,出面租屋可能會貴啲。
ReplyDelete至於德語方面,原本打算有offer 先再學,但宜家唔知仲有冇CEF german courses 同埋開唔開?
第一個學期係比較難申請到學生宿舍,當時第一個學期我係外面住屋住,月租大約三百五十歐羅,第二學期開始搬入學生宿舍,月租大約二百歐羅左右,其實相比香港,房租真係唔貴,反而搵屋住係真係比較難,呢點要注意。
Delete至於學德文,歌德學院同埋某d 大學開辦嘅德文course 好似可以claim CEF,不過要留意要計attendance 同埋考試成績之類。平時自學可以上YouTube 睇下Easy German 系列嘅片段,都幾有用㗎!
Hallo! 我宜家係德國exchange緊, 但考慮可能會再過黎呢邊讀master 都係BBA科, 但我見德國好似都係工科比較吃香,想問你知吾知畢業出到黎會唔會係當地難d揾工? 同bba master係德國難吾難讀? (想睇下你會吾會有讀bba既朋友知道?) 唔該曬~
ReplyDelete